大学生如何用哲学的思想反思人生

2022年9月16日 27点热度 0人点赞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4

2008

的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独特的社会功能

其二

人们往往把哲学视为某种现成的

原理

结论

以教条主义态度去对待哲学

以贴标签的方式去

应用

哲学

结果就不是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去变革

常识的思维方式

而只是把某些哲学名词套用到常

识的思维方式中去

83

之所以会出现常识哲学化的现象

是因为常识

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方式

是包括

哲学在内的其他各种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所谓常识

就是普通知识

是一般人通常应当掌握

或了解的知识

对于充斥日常生活的各种常识

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

一类起源于传统习俗和经验

的普遍化

另一类起源于非日常知识的日常化

政治常识

经济常识

科学常识

文学艺术常识

哲学常识等

52

而所谓的哲学常识便是指哲学命

题和哲学思维在日常生活领域的通俗化

教条化和

简单化

无论哪一类的常识

在本质上都缺乏自我

反思

自我批判

自我超越的能力

与常识相反

学是反思的

批判的

变革的智慧

哲学是

追究生

活信念的前提

探寻经验常识的根据

反思历史进

步的尺度

探索评价真善美的标准

应该说

常识哲学化

在中国有深厚的历史文

化背景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和沉重的

传统日常生活结构

中国的农本社会作为以血缘为

纽带的宗法社会

在本质上是一个自在的日常生活

世界

绝大多数人口是农民

他们终身被封闭在家庭

与自然共同体中

凭借着自发地融进血脉之中的传

风俗

习惯

经验

天然情感

血缘等自在的文化

基因而自在地

周而复始地生活

受这种沉重的日常

生活结构影响

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文化层面

盛行着

经验主义

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

以至连哲学这最需

要自觉性

反思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也成为按固定模

式和框架进行归类与复制的重复性活动

在过去

几十年

没有哪个民族比我们更重视哲学的普及了

但结果并不理想

许多人获得的不过是已失落自觉

创造性和反思批判性的自在的哲学常识而已

总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中的对待哲学的

科学性

常识性

思维和操作

带来的结果就是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哲学不是作为

反思

不是作

为自觉的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长入

他们的思维结

构中

从而引起他们的思维方式由自在自发向自觉

提升

并进而使人由传统农业文明的自在自发的日

常主体转变为现代社会的自由自觉的非日常主体

而是作为具体的结论

固定的命题

通俗化

简单化

的思维方式而

记忆

到学生的观念世界中

这样一

哲学往往容易变成僵死的教条而被学生自在的

固守

因此

还哲学思维的自觉反思性

批判性并进

而确立理性的

反思的

主体性的

创造性的文化模

应该成为哲学原理课教学的一项追求目标

哲学素质教育在原理课

教学中的探索

康德曾经认为教哲学就是教哲学思考

康德不

赞成学生像对待历史或数学那样对待哲学

因为哲

学并不是作为一门确定的科目摆在人们面前让人

们掌握的

哲学中没有一本书具有波里比阿和欧几

里德那样的权威

因此学习哲学不在于背诵哲学

而在于学会如何进行哲学式的思考

philosophize

学生应该学的不是思考的结果

而是思考的过程

因此

针对哲学原理课教学中的科学化立场和常识

化倾向

笔者为在哲学原理课中教学生如何进行哲

学思考在如下几方面做了探索

通过学习哲学史来帮助理解哲学问题

统的哲学教科书往往一开始就提出一系列哲学范

对每一个哲学范畴都下了尽可能严密的定义

忽略了更重要的哲学思想

结果许多人虽然学了哲

记住了各种各样的概念

命题

定理

但是却没有

哲学智慧

可以说这是以往哲学教学中的弊病

笔者

试图做了些改进

在论述哲学基本概念

命题

派别

形态等知识性问题时

不从交代概念

范畴的严格定

义开始

而平实叙述哲学史的发展线索

通过知识流

变生成的过程性

再现哲学问题产生的时代场景

叙述过程中展示哲学家的思想

并逐步展示哲学的

智慧

这可以说是寓智慧于知识之中的方法

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认识论的哲学理念

就是自觉到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的基

本问题

从而建构起反思的哲学的思维方式

因为

反思

从根本上说

就是思维把

思维和存在的关

作为

问题

对象

来思考

传统通行的

普遍规

律说

的哲学观的关键不足在于离开哲学的基本问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去看待哲学对

普遍规

律的寻求

其结果往往把哲学理论混同为其他的

实证知识

科学是把

思维和存在

统一性

当作

理论

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

而直接去探索和

表达

存在

的规律

科学的目的

是以思维的规律

表达存在的规律

并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科学

不追究诸如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思维表述的存

在是不是自在的存在

思想的客观性如何检验

概念的运动怎样反映事物运动的本质

思维主

68

程英姿

关于大学生哲学素养培育的几点思考

体的知情意如何在反映存在的过程中实现统一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只有哲学把科学

自觉

承诺的

前提

当作自己

反思

的对象

哲学

追问的是思想的前提

笔者希望给原理课设立一个

基本目标

那就是帮助学生能够自觉到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而不仅仅是存在本身

是哲学的基本

问题

理解到这点

才能形成认识论的哲学理念

进一步有利于学生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论的反思方

从而理清科学与哲学的界限

帮助学生超越以

素朴实在论

为代表的

直观反映论的思维方式

进入哲学的辩证思维方

笔者带领学生理解

领悟哲学式的思维是从对

哲学思维与常识思维的比较中获得

这种区别比较

是通过分析具体的教材例证来讲解的

笔者着重讲

两个例证

一是关于

唯心主义

的解释

二是关于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的解释

笔者在此列举唯心主

义的解释

对于唯心主义

学生在高中了解了些哲学常

对唯心主义要么做简单化

抽象化甚至漫画式

的理解

要么从朴素实在论的角度去理解

前者以

政治上的革命与反动

进步与保守

正确与错误等

等去划分哲学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似乎凡是

唯物主义

就是革命

进步与正确

凡是

唯心主义

则是反动

保守与错误

其结果

哲学变成不甚灵活

的给定的贴签

甚至被当成理所当然的死的教条而

被人们固守

后者则如列宁曾经讲过

任何没有进

过疯人院或向唯心主义哲学家领教过的正常人的

朴素实在论

都承认物

环境

世界是不依赖于我

们的感受

我们的意识

我们的自我和任何人而存

在的

世界上先有地球

后有人及人类的意识

然是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了

因此

哲学唯心主

义在具有

健全的科学常识

的学生看来当然是

可思议

当然是

胡说

总之学生对唯心主义的

理解

大多是停留在常识的思维层面上

没有进入

哲学的超验的辩证思维层面

为了帮助学生超越常

识思维

而从辩证的哲学思维去理解唯心主义产生

的根源

笔者引入

时间先在性

逻辑先在性

个概念

并着重从

逻辑先在性

去解释唯心主义

而使学生真正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对哲学唯心主义

认识论根源

的解释

即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

的某一特征

方面

部分片面地

夸大地发展

膨胀

扩大

为脱离了物质

脱离了自然的

神化了的绝对

通过例证的分析

学生可以领悟健全的常识不

是哲学

恰好相反

哲学形成于对常识的批判性反思

强化哲学思维的反思取向

批判精神的培

养和训练

哲学智慧说到底是一种反思的智慧

了这种反思的智慧

任何一种思想以及这种思想所

指向的对象

都能构成哲学思考的对象

所以

笔者

在课堂上有意培养学生学习哲学的反思的自觉

要求学生具有哲学的问题意识

具体说来

就是培

养学生学习哲学的提问方式

善于提出哲学问题

比如我手上的这支粉笔

我要用思维规律去把握粉

笔这个存在的规律

那么我所把握的结果是我主观

的逻辑还是客观的逻辑呢

这一问就问出了

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来了

又比如我们面前的这张

桌子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说

这是一张桌子

此而已

爱智

的哲学就要问了

我作为认识的

主体

桌子作为认识的客体

究竟是主体在先

还是

客体在先

如果没有

的存在

能不能有桌子的

存在呢

这种问人和桌子的关系就涉及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

再进一步问

我的感性看到的是桌子的现

我的理性把握到的是桌子的本质

那么到底是

我的感性把握到的桌子的现象是真实的

还是我的

思想把握到的桌子的本质是真实的呢

这就又涉及

了感性和理性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问题了

或许我

们还可以问

这是一张桌子

那么我们寝室看书用

的那张桌子是不是桌子

这便提出了个别和一般的

关系问题

我们今天用这张桌子

但我们还希望用

质量更好的桌子

这不又提出了一个理想和现实的

关系问题了吗

所以

举这些来自感性生活的例子

是为了使学生非常真切地体悟到哲学提问的独特

方式

哲学追问的魅力和哲学批判的价值

帮助学生从表征的意义上去理解哲学

表征

是哲学显现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

的独特方式

而不是与

表述

表达

相对等的一

种语言职能

289

哲学虽然总是在

表达

表述

什么

但这种

表述

表达

的意义

却不是对经

验事实的陈述

哲学所

表述

的内容和哲学所

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而对哲学的

科学化

识化

理解

从根本上说

就在于

遗忘

了哲学所

表述

表达

的意义

而仅仅看到哲学的

表述

表达

比如

大家所熟知的笛卡尔的

我思故我

贝克莱的

存在就是被感知

具有

健全常

的人都会问

我不思想我就不存在吗

我没有感

觉到的存在就不存在吗

这种发问

是具有

健全常

的学生常有的困惑

而传统的哲学原理教科书

也是在对这些

说法

进行

表述

理解的基础上进

而以

揭露

批判

这些

说法

主观唯心主

客观唯心主义

等为其理论内容的

并没有

向学生揭示这些

说法

表征

的真实意义

以至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展开阅读全部

laozhao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