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又名"彩灯",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原料
-
桂竹:是台湾种植最普遍的一种竹子。质感坚硬有弹性,适合作钓竿、扫帚等器具。
-
<br> 竹篾:将桂竹劈成竹条,称为「竹篾」。在竹篾上下两端打洞,并用铁丝穿起来。
-
<br> 竹头:在桂竹的竹节上,刻出凹槽,用粗铁丝固定,成为竹灯笼的头部和底部。
制作方法步骤
-
1将穿好铁丝的竹篾,安装在竹头台座上。
-
2
一根竹篾安装在一格凹槽上,最后再用铁丝绑竹头,成为竹架。
-
3顶住地面,将竹架慢慢往下撑开,直到变成筒型为止。
-
4
用手压折竹篾,调整灯笼的形状、弯度和竹篾间的距离。
-
5
在灯笼上端绑上棉线,以固定竹篾。
-
6在竹篾上铺白色纱布,用浆糊固定。
-
7
.等纱布干了,再涂上洋菜胶。
-
8
.阴干后,筒型伞灯就成型了。
-
9
.接着描图、上彩。一般而言,字是朱红色,图则是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等吉祥画。
-
10
最后在竹头上安装底座,修饰一下,就完成了。
END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展开阅读全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