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上海疾控中心“出内鬼”,数十万新生儿信息被售卖的相关曝光引起广泛关注,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自2014年初至2016年7月期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韩某利用其工作便利,进入他人账户窃取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更新的全市新生婴儿信息(每月约1万余条),并出售给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张某某,再由张某某转卖给被告人范某某。直至案发,韩某、张某某、范某某非法获取新生婴儿信息共计30万余条。2017年2月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韩某等8人有期徒刑七个月至两年三个月不等。
这次事件的起因是不法分子利用工作便利获得孩子信息,进行售卖达到盈利目的,事件特殊却又令人深思,做为父母,孩子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信息安全也不容忽视,今天就为大家细数那些我们可能忽视却容易泄漏孩子信息资料的方式。
方法/步骤
-
1
朋友圈晒娃
许多家长喜欢在朋友圈晒娃,无意之中把孩子的学校,常去地点,兴趣爱好等泄露出来。如果朋友圈有跟自己不太熟悉的陌生人,比如业务合作或者只见过一两次的人,或者经过转发这些,给不法分子留下了获得孩子详细信息的机会。
支招:
家长“晒”孩子照片时最好不要发孩子的详细行程和特征这些,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在通信录的标签里面做好分组,有一裕何些信息,要设置个别分组不可见。记得要经常整理自己的个人通讯录,注意隐私分级。
-
2
参加网络投票
由于现在很多网上通过各种方式组织了投票,评选,比赛等活动,在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很容易泄露孩子和家庭的信息。这个风险,一方面来自于主办方不可考察,另一方面在于数据被盗取或者贩卖。
支招:
尽量少参加类似的活动,因为这一类的活动很多时候还是自己的,去分享,拉票等,传播性很强,强制性也很强,一不小心把自己和朋友们的信息都泄露了。
如果实在要参加的话,一定要审核好举办方的资质,并且在参加的时候要签署保密协议。
-
3
快递单号
因为快递单上面留了买家信息,包括姓名、电泪民话、具体地址等等,以及买的东西的商品名,别人从这些信息可以推断出你的很多资料,例如: 这张快递单上,可以得到买家的电话,并且可以从物品详情一栏中看出,这位买家买的是奶粉。通过手机可以找到收件人的社交网站,再根据收件人偏女性化的姓名,我们大约可以推断出:收件人于小姐,80后,家住天津X区XXX大厦XX座,新手妈妈有一娃,喜欢美食。进而可以判断出孩子的性别年龄啥的。
支招:
在扔掉快递包装袋的时候,一定要撕毁快递单。网购也要从正规网站去购买,另外现在出了一些新型的快递单,像是二维码免单、隐形免单什么的,具体什么样的小便也没有用过,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哦。
-
4
学校门口的非正式培训班
学校门口经常都会有很多接送孩子、辅导班、兴趣班班招生,其实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泄露源头。因为这些班,很多是个人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良莠不齐,而且有些兴趣班刚刚开张没多久就会关门。家长或多或少都给孩子报过的辅导班,通常都记录了年纪,姓名,住址,父母信息和家庭状况等等。
支招:
如果必须要培训或辅导,一定要找正规的培训班和老师,家长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多听听校方的意见。不可以图一时之快,就把什么表格都填了,容易造成信息泄露。
-
5
短信息链接
短信诈骗是最有效,也最快速的一种诈骗方式,虽然比较落后,但是还是有不少家长纷纷中招。短信可以通过移动台,循环的发送给周边的手机,这种移动台是在汽车上移动作案的,很难有效的追踪。
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告诉你孩子中奖了,或者给朋友的孩子投票,然后附带一个带木马病毒的链接。这种情况很常见,不少新闻已播报过,这是我的朋友你有被骗。这时候不仅是孩子容易遭到绑架,勒索(前面有说到的汽车上发送,所以会离你的家很近),家长的银行卡,密码这些,也往往是通过这种方式泄露。
支招:
千万不要相信陌生号码发送的短信链接,千万不要相信陌生号肥蚊净码发送的短信链接,千万不要相信陌生号码发送的短信链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果是朋友发的短信,一定要打电话过去核实清楚再点击。
另外不要把自己的手机给孩子玩,由于孩子没有判断能力,收到短信以后,很可能被诱骗出去,发生不测。
END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