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罐法是指先在一定部位施行针刺,待达到一定刺激量后,将针留原处,再以针刺为中心,拔上火罐,以增加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
-
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针柄不宜过长,以防吸拔时触及罐底,使针头深入体内出现危险。此法不得在胸、背部使用。
-
此法也可先在待拔穴位上针刺得气后立即出针,在针孔处拔罐,可吸出少量血液或组织液。
-
此法可加大刺激量,提高针刺疗效,适用于顽固性痹痛证。也可局部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击体表,使皮肤潮红或微出血后再拔罐,并留罐5~10分钟,适用于麻木、瘫痪等病证。
-
针罐结合,增强了对经络穴位的刺激量,常用于比较顽固的病证,如中医所指的“痹证”。如顽固性风湿痛、陈旧性筋骨损伤、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等。
-
用针罐法应该注意手法的掌握,防止滞针、断针。
(共篇)
上一篇:常用罐法及其特点...|下一篇: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展开阅读全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