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脱皮长水泡,反复不愈怎么办?

2023年4月24日 107点热度 0人点赞

转眼到了立秋,那双千疮百孔的香港脚可能折磨你一个夏天了,等夏天一过,也许就会慢慢消停。你想,至少可以等到明年春夏再去折腾了。

方法/步骤

  1. 1

    这样想的话,你就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了。秋冬季,配合各种药液泡脚,治脚气便轻松许多。

  2. 2

    涂药前泡脚,疗效翻倍,秋冬最适

    香港脚,又称为脚气、足癣,是由一些浅部致病真菌感染足部所引起的。长期穿较密闭鞋袜的足部,是真菌宜居之地。

    从医疗角度看,导致足癣的病原菌明确,致病部位也表浅,范围局限,一般只用外用抗真菌药治疗就可以痊愈。为何仍会久治不愈,有“外不治癣”的说法?原因一方面是没有坚持用药,或用药不当;另一方面是市售的抗真菌药多为霜剂,渗透力不强。

  3. 3

    如果能在用这些霜剂之前,将脚置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过硬的皮肤角质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疗效(在角化增厚的皮肤上涂些凡士林或10%~40%的尿素软膏也有相似作用)。如果用具有某种功效的药液泡脚,则效果更好。这也是治疗脚气的主要方法之一。要对浅部真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水温要达到45摄氏度以上。

  4. 4

    足癣多在夏天发作,这时泡脚比较难坚持。但到了秋冬季,浅部真菌生长缓慢甚至休眠不长,这时候泡脚,轻轻松松舒舒服服就能治脚气,何乐而不为?

  5. 5

    足癣分三种,对应用不同的泡脚方

    临床上针对脚气的泡脚方法很多,并非随便泡泡就有效,要根据足癣的临床表现来选择。

  6. 6

    ①擦烂型足癣

    ★表现:脚趾缝(尤其好发于3~4、4~5趾缝)表皮浸软,脱屑并有裂隙,发出难闻的臭味;剥去腐皮,可见红色湿润面。这类病人常伴有足部多汗。夏季湿热,病情就会明显加重,痒感剧烈,也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出现局部红肿、化脓。发臭来源于局部腐烂表皮及继发的细菌感染,泡脚目的在于消炎杀菌。

    ★泡脚方:宜采用高锰酸钾或黄连、黄檗、黄芩、大黄等中药泡脚。用米醋或盐水泡脚,对治疗此类脚气也有帮助。注意高锰酸钾的浓度要掌握好,以浸泡后皮肤不着色为准,过浓可能造成灼伤。

  7. 7

    ②角化脱屑型足癣

    ★表现:足跖、足跟甚至踝部皮肤角化增厚,边缘轻度发炎呈暗红色,表面覆盖一层细碎的白色粉状鳞屑,常为双侧。冬天有裂隙,伴疼痛,春夏天轻度瘙痒。

    ★泡脚方:见下。

  8. 8

    ③水疱型足癣

    ★表现:足跖部、趾间甚至足背出现一些小水疱,或多个小水疱融合成黄豆到花生米大小的疱,疱壁紧张,内容液清亮透明,破溃干燥后留有领口状脱屑。

    ★泡脚方:此两类足癣都可采用中药黄精、苦参、蛇床子、地肤子和土槿皮煎煮药水泡脚,或用米醋泡脚。

  9. 9

    偏方治足癣?不作推荐

    坊间流传的韭菜、花椒泡脚法,主要是取该类物质含有大蒜素、辣椒素等能消炎止痒的成分,有一定道理。但此等生料刺激性较强,容易刺激足背皮肤,特别是皮肤比较敏感者,反而容易导致癣菌疹或湿疹发作,加重脚部不适,也会增加治疗难度,不推荐常规使用。

    还有偏方提到用白糖、啤酒、黄豆粉之类,但大家试想,蛋白质、糖都是真菌所喜欢的,用来泡脚,还不是扔老鼠进蜜罐,只能期待真菌吃饱喝足乃至“撑死”!

  10. 10

    这种足癣,不宜泡脚

    最后要提醒,急性发作期的足癣,如瘙痒加剧,足底红斑明显,出现较多的水疱,则不适宜泡脚。因为此时泡脚,易引发真菌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即癣菌疹,使瘙痒加重,治疗更复杂。

    另外,足部有伤口时不能泡脚,否则容易导致细菌性感染。

  11. 11

    单纯泡脚,疗效有限!坚持涂药是关键

    泡脚后,最好用修脚刀刮除脚丫或脚底泡软的腐皮,晾干脚,再涂上一层薄薄的癣药膏。单纯的泡脚药物并不能达到杀灭真菌的浓度,只能作为足癣治疗的辅助手段。

    坚持用药,是治疗关键,一般单纯性的脚气,症状消失后需要再继续外用药物一个星期。平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拖鞋、浴盆、毛巾,杜绝脚气的感染或复发。

    END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展开阅读全部

laozhao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