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祛湿”的重要性《参茯散》

2022年3月16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祛湿刻不容缓。

工具/原料

  • 11味材料:鸡内金,人参,红豆,薏米,白扁豆、茯苓、桔梗、砂仁、山药,莲子,甘草。

方法/步骤

  1. 1

         什么是湿呢?

    首先做完这7道简单的测试题,就能知道,你的体内是否有湿气了!

      (1)不管是晚上还是白天,一觉醒来,你的口水总会让枕巾“湿”身。

      (2)肚脐特别容易着凉,一着凉就拉稀。

      (3)总是像吹了气似的,浑身上下都肿着!要不你就瘦得像个“柴火妞”。

      (4)什么都没干也觉得累,全身没力气,哎,真是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

      (5)胃口不佳,吃什么都不香,根本就没有吃东西的欲望。

      (6)正是亭亭玉立的年纪,但胸部却有点下垂,而且皮肤变松弛了。

      (7)大便不成形,如厕后,便池老冲不干净。

    中医调理老师为大家揭秘所谓的“去湿良方”!

          1.那么红豆薏米”真的能祛湿吗?

          祛湿要温,红豆和薏米都属微寒性;祛湿要理气,但红豆薏米皆寒,寒性的药物会影响气的运行;祛湿要发汗,红豆和薏米都不能发汗;另外,祛湿还要健脾,炒过的薏米才能健脾,因为炒用能够减轻它的寒性,但红豆健脾的作用微乎其微。有些人可能不服气了,会说“我一直喝薏米红豆啊,祛湿效果感觉挺好啊”。

      湿气其实也分很多类型,有一种类型是湿热,喝了寒凉的薏米红豆,把湿气热气压下去了,仿佛症状减轻了,但实际上,把脾给伤了,脾胃的正常运作,运化食物,是需要阳气的,而寒凉的食物和药物,会损伤阳气,所以这类人对湿气的抵抗能力是越来越弱的。

      2. 推背、拔罐、刮痧能从根本祛湿吗?

      拔罐的首要成效不在于祛湿,而在于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因而,拔罐常用于医治经络不通所构成的例假不调、颈肩腰腿痛等症。比照之下,刮痧的作用在浅部,而拔罐的作用更深层,并且刮痧只能用在有实证、热证的人群身上,老年人、小孩、体弱者不主张刮痧。虽然拔罐和刮痧也能够拔出一小部分水液,起到一定的祛湿作用。可是由于拔出来的水分不多,所起到的祛湿作用也非常有限。祛湿首要靠内治,而非外治。

    有中医推荐一种古方---《参茯散》

          参茯散是根据宋代《和剂局方》中的参苓白术散加减而成,参苓白术散由白术,人参,红豆,薏米,白扁豆、茯苓、桔梗、砂仁、山药,莲子,甘草组成,和参茯散主要的区别就是把白术换成了鸡内金,主要原因是白术副作用很多,很多人吃了皮肤过敏,而且白术服用之后会胃胀胃痛,所以,有人把白术替换成了效果更好,没有副作用的鸡内金。这就是参茯散的来历。

    配方:

         鸡内金,人参,红豆,薏米,白扁豆、茯苓、桔梗、砂仁、山药,莲子,甘草。

         那么怎么才能正确祛湿呢,正确的祛湿名方是参茯散:参茯散由11位配方组成:鸡内金,人参,红豆,薏米,白扁豆、茯苓、桔梗、砂仁、山药,莲子,甘草,这是祛湿气最经典最有效的一个方子。

         1)人参,解决气虚的问题。

         2)鸡内金,本草纲目说鸡之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之所,而尤能祛湿。主要解决脾虚,胃弱。

         3)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解决脾虚胃弱。

         4)桔梗:宣肺,利咽,祛痰。解决肺弱,胸口闷的问题。

         5)山药,莲子:滋阴补肾。

         那么怎么才能正确祛湿呢,正确的祛湿名方是参茯散:参茯散由11位配方组成:鸡内金,人参,红豆,薏米,白扁豆、茯苓、桔梗、砂仁、山药,莲子,甘草,这是祛湿气最经典最有效的一个方子。

    END

注意事项

  • 喜欢就支持下吧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展开阅读全部

laozhao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文章评论